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hexun.com/2016-05-03/183656911.html"斯洛文尼亞首都通過市中心禁車和雄心勃勃的“零垃圾”計劃,證明了小城市可以在城市可持續性上領先一步。居民和游客必須在臨近無車區的地下停車場泊車,然后依靠步行。能在回收前貯存垃圾于地下的回收站系統。 Simoned"Antonio 漫步在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河畔的狹窄街道上,你能聽到的聲音只有鞋子在鵝卵石路面上的碰撞、步行者的交談,以及路邊咖啡館的玻璃作響。 十年前的景象和現在有天壤之別,當年這些街道交通阻塞,幾乎沒有留給行人的空間。那些有膽量走路的人要提心吊膽地躲閃汽車和巴士,還要呼吸從排氣管排出的廢氣。 現在,不止這些河畔道路,盧布爾雅那緊湊的城市中心區基本都實現了無車出行,只允許行人、自行車和巴士通行。一種稱為“Kavilir”(意為騎士)的電動出租車為老人、殘障人以及帶孩子的母親提供免費搭乘服務。如果你居住在市中心,或者要駕車去那里,就必須把你的車停在無車區外面的地下停車場,然后從停車場開始步行。怕影響當地生意的擔憂看來過慮了,歷史名城中的生意和旅游業反而更加繁榮。 盧布爾雅那對交通的成功整治也是2016年該城榮膺歐盟委員會頒發的“歐洲綠色之都”的一大因素。這項榮譽通常落入那些在城市可持續性和富裕程度上名列前茅的名城囊中,比如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或者漢堡等。斯洛文尼亞的小巧首都獲此殊榮不但證明,即便規模和經濟發展都處在中等水平的城市也有經驗可供借鑒;而且還證明了,更小的城市在較短的時間中能夠發生令人驚愕的改變。 2006年以來的盧布爾雅那市長佐蘭·揚科維奇(ZoranJankovi)居功至偉。在當選市長前,揚科維奇是巴爾干首屈一指的零售連鎖店Mercator的CEO。擔任市長后,揚科維奇制定了提升城市生活質量的長期全盤計劃。該計劃稱為“2025愿景”(Vision2025),為盧布爾雅那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涉及了可持續交通、綠色空間的保護、循環利用資源等等領域,從計劃衍生出之后幾十個基建項目和政策調整。 “當我來這時,我對城市結構幾乎一無所知,”揚科維奇說,“我們就像運營一家公司那樣,制定了項目的策略和目標。” 在市中心禁車的決策是迄今最有影響——也是最富爭議的。揚科維奇在他的第一個任期中就貫徹了這項政策。如此,到他繼續第二個任期時,居民們就能體驗到空氣更清潔、道路更安全和公共空間更安靜的好處,同時也習慣了禁車的不便。從那以后他擔任過三屆盧布爾雅那市長(其間,揚科維奇曾短暫涉足全國政壇,成為斯洛文尼亞的一位爭議人物)。 “一開始很難推進這些決策,因為你從不可能獲得百分百的贊同,”揚科維奇說,“但八年之后,如果我全民投票詢問盧布爾雅那人是否愿意再次向汽車開放市中心,我斷定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投票禁車。” 無車出行實驗室 揚科維奇有幸領導一座充滿文化活力的城市,這座城市不但擁有豐富的建筑遺產,而且城市面積近半的土地是茂密的森林。1991年斯洛文尼亞成為首個從前南斯拉夫獨立的國家,2004年斯洛文尼亞成為巴爾干列國中第一個歐盟成員國。盧布爾雅那還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當地大學眾多,28.7萬名居民中有4.3萬名是學生。盧布爾雅那(讀作lyoo-BLYAH-nah)一直是意大利、奧地利和匈牙利等鄰國創意和實踐交匯的場所。 “綠色之都”的稱號成為盧布爾雅那吸引游客和激發國民自豪感的營銷工具。當地的慶典和活動排滿了2016年整年,每個月都有不同的主題——比如,1月是“智能垃圾管理月”。這項榮譽也引來了其他城市矚目。“在我們成為歐洲綠色之都前,我可沒有機會拜會柏林或巴黎的市長,”揚科維奇說,“贏得這項榮譽后,我就像得到了一塊萬能敲門磚。” 揚科維奇的確有很多經驗可供分享。近幾個月,布魯塞爾、馬德里和奧斯陸等歐洲城市也宣布了它們的市中心禁車計劃。在十五分鐘之內就可以從盧布爾雅那無車區域的一邊走到另一邊,該城是一座觀察禁車政策走向的獨立實驗室。比如,盧布爾雅那在市中心附近修建了一座地下停車場,并且計劃建造更多的停車場。該城還設立了一個“停車-騎車”系統(park-and-ridesystem)供換乘者換車,停車費用則包括一張往返市中心的巴士票。 該城還逐步推動自行車出行。盧布爾雅那從2011年開始有了自行車共享系統——原本是結算自行車使用費用的智能卡,還可以支付交通換乘費用、停車費,以及圖書館費用。盧布爾雅那還允許人們在行人區域騎自行車,只要保持慢速。這在歐洲很不尋常,一般歐洲的騎車人必須在步行區下車推車走。這項政策鼓勵更多的人用自行車出行——不過一些咖啡店主憂心忡忡地抗議,騎車人在人行道東搖西撞,極有可能讓咖啡店戶外的桌子遭殃。 盧布爾雅那空間政策研究院的所長馬克·彼得林(MarkoPeterlin),認為這些行動“極大降低了交通擁擠”。但彼得林認為盧布爾雅那對公共交通的投入仍然不夠。 而今年的情況會更好,30輛新的低排放巴士將投入使用,提升郊區的交通服務。盧布爾雅那正與周圍的市政機構合作制定一個公共交通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前實現出行“均衡”分配。這意味著,以后三分之一的城市出行由私家車分擔,三分之一靠公交系統,另外三分之一采用非機動的方式。 最近改造完成的盧布爾雅那最重要的主干道斯洛文尼亞大道,就體現了這種新的均衡。這條連接了環繞新舊城區道路的繁忙大道,已經禁止除了巴士、貨車和混合能源出租車以外的汽車通行。這條大道目前基本由自行車和行人使用。 自下而上的努力 不只是交通改造,盧布爾雅那還有另一項成就: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垃圾被回收利用——它是歐洲第一座制定了“零垃圾”戰略的首都。 最近市中心進行的改造項目,是一個在回收前能把垃圾貯存在地下的回收站系統(在街道上的回收點類似普通垃圾的回收箱)。任何人都可以處理玻璃、包裝物或紙張。而可生物降解的垃圾,則被投入居民區中獨立的箱體——居民使用一種電子智能卡開啟箱子,箱子每周只能存放一定量的有機廢物。這種設備促使人們更少地去制造有機垃圾。 在市民團體和各種機構的幫助下,城市的綠色空間也有了新的改觀。比如,Tabor公園盡管處于中心街區的優越位置,其大部分卻是荒廢的。若干年前,一個叫掩體研究所(BunkerInstitute)的機構,開始了自下而上的努力,以重振公園,他們在公園舉行了一系列文化節慶以及園藝等臨時活動。一個由4名年輕女性城市規劃師組成的團體“Prostoroz”接棒這項任務,向附近居民征集振興公園的點子。她們還在公園舉辦跳蚤市場和音樂會,來吸引附近的鄰居和來自城市各處的人們,利用這個空間。 “我們很驚訝地看到那么多全城各處的人都來參加Tabor公園的活動,”Prostoroz的創始人之一阿倫卡·科倫雅克(AlenkaKorenjak)說,“這些倡議的成功證明了數百萬歐元的投資并不是推動城市更新的唯一方法。” 文化機構和當地的居民也在重振Tabor公園附近的廢棄建筑工地的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一個稱為“超越建筑工地”(BeyondaConstructionSite)的項目在2010年的兩周里,將這個圍墻隔離的地塊變成了一座城市公園。從那時起,持有土地的市政府,允許這里進行園藝活動。直到如今,全城有上百人繼續在那里栽培植物。 “這類倡議依然是鳳毛麟角,因為沒有持續的城市政策來支持這類項目,”Obrak協會的項目倡議人之一烏爾斯佳·朱爾曼(UrskaJurman)說,“但市民參與和自發倡議的文化依然在迅速發展。” 另一個好例子是“東西圖書館”(LibraryofThings)。Prostoroz在盧布爾雅那市政府所有的一家酒吧發起了這個倡議,鼓勵人們分享和租借自己偶爾才使用的東西,比如工具和運動設備。對于一座不斷提醒市民“節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的城市而言,這項倡議有其成功的基礎。 “如果市長有一個好的團隊,每一座城市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提升生活質量,”揚科維奇說,“你的項目必須比你預算里能支付的內容更多。因為某些項目無法推進時,你就可以先做其他的項目。” (作者系媒體人。徐東東編譯自citiscope,馮婧校譯,王昀編輯。工作郵箱:wangy@thepaper.cn)(責任編輯:鄧益偉HN006)關鍵字標籤:克羅埃西亞冰與火之歌取景
公司簡介 │ 最新消息 │ 產品項目 │ FAQ │ 油漆工程 │ 聯絡我們 │ 網站導覽 | 回首頁 奇寶網路SEO服務 版權所有 © All Rights Reservedip